PCR实验,即临床基因扩增实验,是专门用来检验艾滋病、乙型肝炎、禽疫病等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一种检测手段。它可以通过将病毒体内所含的基因进行扩增的方法,测出一些病毒含量不高的感染者体内是否含有特定的病毒。核酸检测反应的最大特点是具有较大扩增能力与极高的灵敏性,但在操作过程中易受到污染,极痕量的污染即可造成假阳性。因此核酸检测实验室的终末处理就成为实验室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的重要工作。实验室的终末处理一方面是为了杀灭实验室环境中的存活微生物,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去除操作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核酸物质,避免影响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因此正确的终末消毒和去污染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就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来说,RT-PCR是目前使用最广泛和较准确的筛选和确认方法,大规模核酸检测,必然会引起相关机构单位着力建设规范的临床PCR实验室。但是,建立一个PCR实验室,其实就是在建设一个平台,考验的不仅仅是一个医疗机构的实验能力,也考验着整个医疗机构的整体能力。
PCR实验的污染来源都有哪些?
样本间交叉污染:收集样本的容器被污染或样本密封不严导致外溢;不同样本移液时忘记更换枪尖或未使用带滤芯枪尖;移液器等实验器具及耗材未及时消毒灭菌;不同样本同时开盖或样本剧烈震荡、反复吹吸导致气溶胶形成扩散,相互交叉污染。
实验试剂污染:主要是在 PCR 组分试剂加样过程中,由于移液器、容器、阴性对照及其它试剂被核酸模板或阳性对照污染。加样过程中,因为PCR试剂对温度十分敏感,需要通过冰浴使得PCR试剂和PCR板/管处于0℃,但这个过程也充满污染风险。
扩增产物污染:大量拷贝的产物泄漏或扩增后的PCR反应管意外开盖,这是PCR反应中最主要、最常见的污染问题。因为PCR产物拷贝量大,远远高于PCR检测数个拷贝的极限,所以极微量的PCR产物污染,就可形成假阳性。
克隆质粒污染:作为阳性质控品的克隆质粒外溢。
防止实验污染都有哪些措施?
对于低流行地区,PCR检测人员经过严格培训上岗后,核酸污染的风险相对较小,但在疫区超负荷工作时,就可能会遇到核酸污染的问题,可通过以下措施降低污染机会:
正确佩戴手套:手套未紧密贴合拇指、食指和中指,在进行开盖操作时容易发生交叉污染。
正确使用生物安全柜:简单、整洁、避免通风口堵塞;操作前后紫外线照射,消毒剂随手可及; 废液缸里有1/3体积的含氯消毒液,并且及时清理废液缸,保证废物不超过废液缸体积的2/3。
核酸提取仪去污染:每天多批次检测时,在每一批次检测完以后必须用75%的乙醇和核酸去除剂对仪器进行去污染。
重视通风:不定期对房间进行通风,每次至少持续30min。
PCR扩增区去污染:PCR反应管必须盖紧,避免扩增后的核酸对环境的污染。
实验室随手可及的消毒剂。
PCR实验室环境消毒也可以通过安装紫外线消毒灯来实现空气杀菌消毒。通过紫外线UV-C(253.7nm)波段能破坏微生物细胞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的分子结构,造成生长性细胞和(或)再生性细胞死亡,进而杀死。这也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杀菌消毒方法之一。
其次,考虑到PCR实验室属于感染高风险区域,目前市场上经常能看到一些空间消毒机器人、空间消毒器这类的高科技产品,也有一些便携式的消毒器可以非常方便的用于PCR实验室的消毒。这些空间消毒器可以像机器人一样使用无线平板进行操控,随时启停,消毒者在实验室之外就可以完成整个消毒过程,避免了正常时间及突发状况下,操作人员为关闭设备而暴露在过氧化氢气雾中。
另外,这类设备还会自带推车,看似是一个推车,其实是一个移动等离子空气消毒机,同时又可以作为移动电源,配合便携式空间消毒器,在区域内的任意地方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消毒,而不受电源插座的影响。